去年12月开始,菲律宾频发地震,地震等级甚至达到7.4,给菲律宾的经济和人口带来巨大损失,更令人担忧的是强震过后,日本多地观测到海啸,最高处甚至达40厘米。
为什么菲律宾地震会引发日本海啸呢?为什么我国海啸事件颇少?今天小编将继续为您带来海洋灾害系列科普-海啸。
海啸的形成
海啸是由海底地震、火山爆发、海底滑坡等产生的破坏性海浪。当海啸波移近岸边浅水区时,波速会减慢,波高陡增,可形成十几米或更高的水墙。随着海啸波向陆地移动,由于受海湾、海港或泻湖等特殊地形的影响,海啸波的高度会进一步上升。2011年3月11日,日本发生了九级地震,引发了高度达40米的巨大海啸,造成了3万人死亡和失踪。
而菲律宾近海发生的7.6级地震,引发了地壳内部的能量释放,这些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,当遇到海岸线或其他地形变化时,就会形成海啸。又因为菲律宾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,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,它的地震活动就可以影响到远离其本土的其他地区,如日本的岛屿。
但相对更近的我国沿海城市为什么没有受到影响呢?
首先,中国沿海地区很少有大断裂和断裂带,没有活跃的板块俯冲带和海沟构造,这使得中国海区不具备发生大地震的基本条件。其次,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具有宽广大陆架,水深较浅,特别是渤海平均深度仅18米,这样的地形不利于地震海啸的形成与传播。再次,中国沿海分布着大量岛屿礁滩,构成了一个环绕大陆的弧形圈,形成了天然的海上屏障。最后,海啸在浅水区传播时能量消减得快,而中国的大陆架面积大,有利于海啸能量的消耗。
海啸的危害
海啸的传播速度极快,能够在洋面上以每小时600-1000公里的速度传播,掀起高达10-40米的巨浪,造成极大的破坏。尽管现代科技能够通过预测和观察来预防或减少海啸造成的损失,但人类仍无法控制海啸的发生。
海啸的防御措施
海啸虽然破坏力极强,是人力所不能抵抗的,但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,将损失程度降低到最小。
首先海啸最明显的前兆就是地震。如果感受到强烈的震动,不要靠近海边、江河的入海口。与此同时如果发现海水异常的退去或暴涨,离海岸不远的浅海区海面突然变成白色,前方出现一道长亮的水墙,以及船只在浅海区突然剧烈颠簸等,这些迹象都在提醒人们海啸可能即将发生,应当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。
其次,沿海地区居民应当密切关注地震和海啸的新闻消息。在海啸发生前的征兆出现时,尽快撤离海岸;不要前往海啸可能发生的区域;在海啸过后,应及时收听海上广播,了解最新的安全情况,并在确保安全后再返回港口。海上船只听到海啸预警后应该避免返回港湾,船要开出海港,到开阔海域,开到越远风险越小。
最后,海啸往往来势汹汹,往往在几十分钟,甚至几分钟到达海岸。因此,近岸港湾内渔排、施工作业人员以及陆地上在海边的人,一定要尽快撤离,并往高处或者山坡上快速移动,如果来不及也可以爬到大树上。